【媒体看天商】《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发牛竞技艺术学院教师姜丽娟理论文章
5月3日,《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发牛竞技艺术学院教师姜丽娟理论文章《推广代际阅读 促进文化传承》。文章指出,代际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以文”重要指示精神,弥合“一老一小”代际鸿沟,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从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的引领作用,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资源整合、组织动员优势,推动各类教育机构代际阅读的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各类主体对乡村代际阅读的支持保障力度等四方面进行阐释。文章表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作为社会文化的核心阵地,以其公益、普惠、开放和便捷的优势,可在代际阅读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人口服务的基础单元,各社区居委会都具备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建有成熟的社区图书室,用好社区资源对代际阅读活动至关重要。教育管理部门可推动引导各类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代际阅读活动,打造“书香天津”建设亮点工程。乡村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的痛点难点,建议以开展代际阅读为抓手,逐步培养乡村老年人和儿童阅读行为习惯,并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阅读活动中来。
报道原文如下:
推广代际阅读 促进文化传承
姜丽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强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代际阅读是家庭中儿童青少年和隔辈老年人两代人,在适合的空间资源内展开有意义的阅读分享与交流互动,从而对阅读者的心理行为产生积极作用的活动形式。代际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以文”重要指示精神,弥合“一老一小”代际鸿沟,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的引领作用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作为社会文化的核心阵地,以其公益、普惠、开放和便捷的优势,可在代际阅读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一是发挥图书馆的专业引领作用。在市、区属图书馆统一设立“代际阅读·时光共读坊”专区,按照标识醒目、舒适安全、科技赋能标准,打造“一老一小”特色阅读空间,借鉴河西区“西岸书斋”模式,形成品牌效应;利用多媒体平台,推出“书香家庭”计划,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日、故事会等活动。二是发挥文化馆的组织推介作用。文化馆可邀请学者、作家等,举办代际阅读“文化沙龙”,解读分享经典文学、红色文化等作品,构建对话式传播平台;开展代际共创项目,如“老少携手,共读诗词”大会、“声音传承,诵读经典”音频创作等,鼓励代际合作反映传统文化的作品;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契机,如在“4·23世界读书日”“海河书香节”等活动中,植入代际阅读元素,嵌入居民生活。三是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打造“博物馆+代际阅读”新场景,鼓励各类博物馆将代际阅读沉浸式融入展览,围绕观展主题开展阅读听书等活动,开展代际“读好书、学传承”活动,讲好博物馆和“书香天津”新故事。
强化社区居委会的资源整合、组织动员优势
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人口服务的基础单元,各社区居委会都具备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建有成熟的社区图书室,用好社区资源对代际阅读活动至关重要。一是由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一老一小”共读活动。打造“故事传声机”社区代际阅读品牌,定期邀请老年人为少年儿童讲述红色文化、历史典故和民俗风情等故事。二是在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中对代际阅读书籍和活动投入给予适当比例倾斜。为社区图书室精准投放适合“一老一小”阅读的书籍、绘本、有声读物等,做好阅读供给;适当配备VR(虚拟现实)阅读一体机、老人助读器等设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一老一小”提供新颖的阅读体验。三是建立代际阅读社区志愿者团队。招募热心居民参与活动策划执行,开展“家满书香”社区代际阅读活动,引导“一老一小”放下手机,走出家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把代际阅读变成家常事儿,成为密切代际关系,增加代际认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推动各类教育机构代际阅读的专业服务能力
教育管理部门可推动引导各类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代际阅读活动,打造“书香天津”建设亮点工程。一是鼓励幼儿园设置“伴读角”。定期向家长开放,举办“小手拉大手”来园伴我读活动,鼓励父母和“四老”陪孩子阅读,形成榜样,让书香润童年,阅读点亮希望。二是鼓励中小牛竞技app在素质教育考评中融入代际阅读的要求。牛竞技app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小手拉大手”家庭诵读赛等活动,邀请老年人来校与孩子共读文学经典、红色故事。三是鼓励高校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高校可利用浓厚学习氛围和优质图书馆资源,联合有关部门、知名企业等组织“一老一小”走进高校,通过和大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名师名家阅读讲座等形式,激励两代人读书和分享的热情。四是鼓励培训机构开设代际阅读相关培训课程。如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公益代际阅读培训课程,形成服务新模式,可对投入较大、形成较好社会效果的机构给予财税政策奖励。五是鼓励出版机构创作更多优质作品。阅读材料出版机构可运用大数据算法,对“一老一小”阅读特点进行画像,精准把握阅读需求,秉持文化传承理念,创作更多具有心灵滋养与情绪慰藉效果的作品。
加强各类主体对乡村代际阅读的支持保障力度
乡村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的痛点难点,建议以开展代际阅读为抓手,逐步培养乡村老年人和儿童阅读行为习惯,并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阅读活动中来。一是因地制宜对农家书屋、村图书室进行更新。积极引导图书出版、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关注乡村代际阅读,通过冠名捐助、公益支持等形式,进一步改善现有乡村基础阅读条件。为设施简陋的书屋进行设备更新,并丰富图书资源,营造良好阅读环境。二是开展乡村“阅读领路人”计划。由政府部门、公益组织牵头制定志愿者招募计划,明确乡村“阅读领路人”的服务条件、时间、内容等,重点吸纳返乡大学生、乡村教师、驻村志愿者等参加,并树立典型进行表彰。三是加大代际阅读乡村推广。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阅读的重要性,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设立奖励制度,对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村民给予表彰,如颁发证书、赠送书籍等,激发村民阅读参与热情。四是科技赋能乡村阅读。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乡村“智慧阅读”线上平台,设立代际阅读专区,打破时空、地域限制,为乡村“一老一小”群体提供优质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等,满足广大乡村代际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