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报道牛竞技学生志愿者赴津南区开展抗疫社会实践活动
1月30日,《天津日报》1版《听!青春之歌唱响津沽大地──我市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赴津南区开展抗疫社会实践活动》一文中,报道牛竞技学生志愿者赴津南区开展抗疫社会实践活动。
原文如下:
听!青春之歌唱响津沽大地
── 我市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赴津南区开展抗疫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记者 张雯婧
如果青春有颜色,那或许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而在1月16日至22日,青春的颜色,变成了白色。
1月8日,我市打响“硬刚”奥密克戎阻击战。在校园、在社区,广大青年学子迅速投入志愿服务中。得知津南区疫情防控工作压力较大,1月15日,我市高校大学生纷纷主动请缨,迅速集结。随后,5582名师生赴津南区开展抗疫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白衣战袍披身,执甲守护一方;他们唱响青春之歌,让青春梦想在抗疫一线绽放光芒。
请战!
“孩子们,我即将去津南参加抗疫。在这个特殊时刻,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更应该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老师,我跟您一起去!”“我也去!”“我也去!”
1月15日,当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富强发出即将支援津南区疫情防控的信息后,学生们“我要一起去津南”的回复,瞬间刷屏。
“到条件最艰苦、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就在王富强感动万分之时,在我市多所高校,大学生纷纷主动请缨,请求“出战”。一封封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不断向社区、向牛竞技app表达着一颗颗“出战津南”的热血之心。
“若有战,召必回!这个时候,我必须上!”在天津城建大学,已经连续多日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刘家安郑重许下承诺:“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去!请党放心,请老师放心!”
“作为学生党员,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天津理工大学,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关切,大学生孙悦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我是听障生,但请大家相信,我能行!”
“在这场战斗中,我看到了太多共产党员的身影,听到了太多感人的故事,我决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要到津南去,请党组织考验我!”在天津工业大学,大一学生刘德奕白天刚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晚上便选择奔赴津南抗疫。
“孩子,我们为你骄傲!”当得知儿子要去津南做一名志愿者,天津财经大学学生李焕龙的父亲,马上为他做了一碗鸡蛋面,“顺顺利利,我们支持你!”父亲红着眼眶,为儿子竖起大拇指。
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牛竞技app,一个个“老师,我是医学生,我要去津南”的坚定“请求”,不停地涌进辅导员老师的手机。
在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王富强没有想到,那一晚,津城的青春力量爱潮涌动,迅速集结,5096名大学生志愿者整装待发。
出征!
“可以出征!”
1月16日一早,5096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式赶赴津南区开展抗疫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也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教委统筹安排,派出486名教师,随队出征。
“闺女,你也来津南了,好样的,一定注意安全!”路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志愿者孙嘉迪,接到了同在津南抗疫的父亲的电话。父亲的一句“打赢这场仗,咱爷俩一起回家”,让这个坚强的姑娘哭了。
进入津南后,立即清点物资,参加安全培训……“封控区需要455名志愿者,请立即前往!”“即刻出战”的消息来得有些让人猝不及防。
“我们可以!”“我们没问题!”面对任务,各高校实践团争先恐后。经过慎重考虑,首批8所高校455名志愿者组成6个分队,先行进入封控区。截至当晚11时30分,6个分队全部抵达值守岗位。
寒风刺骨的冬夜。
455名全副武装的“大白”,化作“守门员”。这一晚,他们的任务是每人值守一个楼门。
零下10摄氏度。夜静得让人只能听到面罩外的风声和面罩内自己的呼吸声。不吃不喝、不能走神,随着时间的推移,疲惫、寒冷、饥饿、口渴、呼吸不畅……一个个困难向他们袭来。坚持!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
1月17日7时,在晨曦的霞光中,大学生志愿者圆满交上了封控区首次值守的接力棒。
在核酸大筛现场服务保障,在社区和公路卡口值守,走村入户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协助街镇统计防疫数据、开展流调,在菜市场、超市为居民配装菜品、生活物资……志愿服务全面展开。
“我们来到津南就是来战斗、奉献的。面对疫情,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必须冲锋在前,责无旁贷!”正如天津体育学院学生志愿者张瀚文所说,不惧风险与严寒,勇挑责任与重担,在人民需要的地方,青春的身影,一直在行动。
誓言!
“对党忠诚、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为打赢津南保卫战作出最大贡献!”在大学生志愿者抵达津南区的第一时间,各高校迅速成立临时党委,下设87个临时党支部,以党建引领高效推进抗疫工作。面向党旗,党员师生庄严宣誓。
铮铮誓言,是5582名逆行出征的高校师生立下的“军令状”。
战“疫”前线,许许多多的高校学子把党徽、团徽戴在胸前。团旗跟随党旗,高高飘扬。
“身为军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是我的职责;身为医学生,救死扶伤、扶危救困是我们的使命。”1月2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实践团驻地,该校志愿者、硕士研究生韩启超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活,并重点讲述了在此次抗疫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在疫情防控的间隙,像这样的分享会、学习会、座谈会,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这是一堂开在抗疫一线的思政大课,这一次学生们成为主角。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基层一线疫情防控中贡献青春力量,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同赴津南参与抗疫的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说。
因为亲身经历,更能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更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津南一“战”,838名大学生志愿者、2名带队教师向临时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特殊时刻,他们选择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共克疫情,期待花开……”每天晚上,这样一句温暖而又有力量的话语,都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实践团驻地响起。这是志愿者们专门为一同抗疫的师生创办的电台节目──《师大晚安》。主持人何姿岳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期节目,她为大家播放了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1月22日,5582名师生归来。在津南,他们用青年力量凝聚起青年担当。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未来的他们,将与全市68万高校大学生一起,共同成长为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守护者。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